十载深耕精密蚀刻技术 卓力达以专精特新领航金属智造新时代
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与柔性显示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精密金属加工领域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作为这一赛道的深耕者,南通卓力达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力达”)凭借多年技术深耕与“专精特新”企业基因,持续为高端制造提供核心支撑,尤其在折叠屏智能设备关键组件领域,更是凭借前沿工艺革新推动产业链价值跃迁。

专注与创新:十载技术积淀铸就行业标杆
自2015年成立以来,卓力达始终聚焦精密金属蚀刻的研发与应用,构建了涵盖精密蚀刻、激光切割、电镀、阳极氧化等全链条工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针对折叠屏金属中板的核心需求,卓力达经过系统性验证,最终选定0.02-0.04mm超薄材料并结合精密蚀刻工艺,在保证批量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边缘平滑无毛刺,可满足30万次弯折无断裂的严苛要求。公司先后通过ISO 9001国际质量体系、IATF 16949汽车行业认证及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高标准生产体系服务手机电子零部件、医疗、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成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在环保领域,卓力达率先践行绿色智造理念,自建大型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回用率超40%,并引入日本进口药液再生系统,大幅降低生产环节的环境负荷,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标杆企业。
技术升维:定义柔性智造时代新范式
随着折叠屏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爆发式增长,金属中板作为柔性显示技术的核心承载组件,其工艺精度与可靠性成为产业链突围的关键。为增强屏幕的抗冲击性,卓力达创新采用0.12和0.15mm两种厚度优化方案,在支撑强度与弯折角度间实现精准平衡,将弯折寿命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同时,积极拓展材料创新边界,成功研发不锈钢减重设计结构、钛合金及碳纤维应用方案,为终端轻量化提供技术支撑。

尽管不直接参与终端产品竞争,卓力达却以“隐形力量”深度赋能消费电子创新。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卓力达产品开孔宽厚比从1.2:1逐步突破至0.8:1,并持续推进0.25:1高宽深比研发,在短短几年间不断突破行业细分领域工艺局限性。其金属中板制造工艺在各项核心指标上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成为摩托罗拉、华为、小米、京东方等头部品牌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2023年和2024年在手机柔性折叠屏金属中板细分领域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31.32%和46.11%。2025年,更是凭借其在相关细分领域的深度应用和广泛创新实践,荣膺“《品牌中国》栏目重点推荐品牌”授牌。

专精特新驱动:技术底蕴与产业协同双轮并进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蚀刻行业协会(PCMI)成员,卓力达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构建覆盖技术迭代、工艺优化及智能检测的完整创新体系。研发团队通过药液稳定性控制、精密蚀刻工艺优化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品良率与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为半导体、通信等领域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公司研发团队通过药液稳定性控制、精密蚀刻工艺优化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品良率与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为半导体、通信等领域提供高附加值服务。

在智能设备领域,卓力达的精密蚀刻技术已实现跨行业协同——从航空航天精密部件到折叠屏手机核心结构,卓力达技术应用优势已在三折叠平板、十字折叠及卷轴平板等新形态产品研发中持续强化,以“技术复用”模式打通高端制造与消费电子的应用壁垒,开辟全新增长极。
向新而行:以技术深耕擘画百年愿景
在细分市场中谋广阔天地,凭“硬核”实力脱颖而出。从卓力达成长历程中,能够窥见的是一批批创新型企业聚力深耕“专精特新”的创新奋斗史。这些扎根细分领域的中国企业,或许没有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光环,也没有消费品牌的广告轰炸,但它们用一次次技术突破、一项项专利标准,构筑起中国智造的护城河。面向未来,卓力达将继续秉持“成为受人尊敬的百年幸福企业”的愿景,锚定“专精特新”发展路径,深化绿色制造、智能工艺等领域的布局,在提升我国产业链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从精密蚀刻的技术深耕,到柔性屏时代的创新突围,卓力达正以产业链核心创新驱动者的角色,为中国智造向高端化持续进阶注入创新势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推荐
最新动态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