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产品线酒企专注大单品
“老板,方便给个地址吗?我给您寄样品。”糖酒会结束近一周,酒厂销售人员仍在向糖酒会上结识的潜在客户发送这样的消息。
按照惯例,糖酒会后酒厂都会向经销商寄送产品,希望他们在品鉴后有合作机会。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酒厂寄送的不再是酒体样品,而是核心大单品的成品。一家位于青海的酒企工作人员给客户发来的产品报价单上,标注了大单品的出厂价、经销价和零售价,并特别提到酒厂将承担产品费用和物流运费,以往需按照经销价的折扣价购买样品。
湖北一家专营苦荞产品的酒企工作人员解释称,过去寄送酒体样品主要是为了寻找基酒采购商或开发酒合伙伙伴,现在寄送成品则是为了发展代理商。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糖酒会现场还观察到,今年多家酒企减少了开发酒条码的发放,收缩了产品线规模。酒厂们正将资源重新聚焦于大单品。大单品通常具有稳定性,产品形态多年保持不变,但今年多家酒企对其核心大单品进行了迭代升级。
收缩产品线
条码过多会损害品牌形象,产品体系过于混乱反而不利于消费者对品牌建立好感。夜郎古酒的工作人员说,公司正在收缩产品线,尤其是开发酒系列,目前仅保留3个条码,较去年少了20多个条码。
开发酒是由酒厂与开发商合作推出的定制化产品。酒厂负责基酒生产和品质把控,开发商则主导包装设计、营销策划及渠道铺设。根据《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的规定,凡需进入正规销售渠道的市场流通商品,通常都需要申请商品条码。
开发酒需向酒厂采购酒体并委托包装厂进行包装,其利润率远高于代理成熟品牌,这促使不少经销商转型为开发商。一位贵州的酱酒开发商称,同一个品牌,做大单品的代理商毛利率是10%—20%,但开发产品的毛利率可以做到40%—70%。
彼时正逢酱酒热,酱酒产量提高、价格提高,互联网公司、地产商、教培机构等纷纷跨界进入白酒开发领域,如肆拾玖坊、国台等品牌早期都依是靠开发模式实现快速扩张。一些酒厂为快速变现,允许大量开发商贴牌生产,导致同一酒厂旗下衍生出数十甚至上百个品牌。
开发酒行情也推高了条码价格。上述开发商回忆,3年前,头部茅台镇酒企条码行情火爆,想买都买不到,排名中上品牌的一个条码都要几百万元。
但到了2024年,白酒上市公司存货增长,存货周转天数增加。作为一个品牌标杆的大单品尚且市场价格出现倒挂,开发酒的利润空间也大幅缩水。
酒厂对开发酒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大国古将工作人员介绍,其酒体价格区间广泛,从最低端的15元/斤到高端的400多元/斤不等,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但若使用该酒厂品牌大国古酱,则必须采用坤沙酒工艺,自创品牌更多使用碎沙酒。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在维护品牌价值。
坤沙酒是采用完整颗粒的红缨子高粱酿造,生产周期长达1年,出酒率低但品质优异,通常用于高端酱酒产品。碎沙酒是将高粱完全破碎后采用简化工艺酿造,生产周期较短,出酒率较高。
随着开发酒行情走低,条码价格也随之降低。大国古将工作人员说,订500件以上产品可直接送条码。
一位来自四川遂宁的经销商曾因高利润和可定制性代理过开发酒,但今年糖酒会期间,他既不打算代理新产品,也不再关注开发酒,因为“现有库存还没消化完”。
不仅开发酒面临收缩,酒厂对新品开发也持审慎态度。酒鬼酒公司总经理程军在糖酒会上说,将优化产品结构,计划将SKU数量削减50%,清理不符合品牌定位的产品,并严格控制新品开发,避免同质化竞争。
围绕大单品做文章
2025年,贵州茅台、山西汾酒(600809.SH)、洋河股份(002304.SZ)、今世缘(603369.SH)等头部酒企纷纷加码百亿大单品战略。作为企业的核心产品,大单品在占领市场和创造利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2024年前三季度茅台酒实现营收1011.26亿元,占贵州茅台总营收的80%以上。
茅台酱香酒公司在部署2025年市场工作时提出,将构建以茅台1935为核心,茅台王子酒和汉酱酒为“两翼”的大单品矩阵,计划在2年内将茅台王子酒培育成第二个百亿级大单品。
今世缘在2025年发展大会上首次公布百亿单品计划,重点培育国缘四开和国缘对开两大产品。2024年底,汾酒在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未来2—3年有望打造4个百亿级大单品,包括玻汾、青花20、老白汾和青花30。
近期,多家酒企还对核心大单品进行了升级换代。在糖酒会期间,洋河发布第七代海之蓝。此前,李渡酒业推出第二代李渡高粱1955。五粮液升级了经典系列。郎酒发布了第五代红花郎·10。舍得酒业则对沱牌特级T68进行了产品升级。
据多家酒厂介绍,产品升级主要聚焦在三方面:酒体品质提升、包装设计改进和防伪技术升级。
不过,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产品升级前后的变化并不明显。一家酒企市场部负责人说,产品有稳定的消费人群,包装不能进行大调整。他强调,大单品升级的核心在于酒质提升,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一位贵州经销商认为,酒厂的升级举措本质上是为了消化库存,通过提升新品价格来塑造更高端的品牌形象,从而为旧款产品创造销售空间。
但一位主营酱酒的经销商直言,部分所谓的产品升级实际上是变相涨价。旧款库存仍未消化完毕,酒厂又下达新的销售任务,如果完不成任务就拿不到相应的补贴,对经销商也是新的压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推荐
最新动态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