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制造体系驱动质效革命 海特技术赋能驱动产业进化
近日,四川简阳海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特)签约入驻企知道科创空间。凭借20多年的深耕,海特已成为国内领先的高强度低应力铸铁件制造商,公司主导产品在2024年实现产量2万吨,国内高端机床铸件市场占有率超过20%,稳居行业前三,巩固了其作为高端铸铁件和金属结构件制造商的行业地位。

强化铸铁件制造能力 助力大型机床行业实现高端国产化
海特公司自2001年创立以来,始终深耕铸铁制造领域,历经二十余载的持续创新与产业深耕,现已构建起集铸造工艺创新、材料研发优化及精密加工技术于一体的全流程技术体系。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智能制造升级,在灰铸铁、球墨铸铁等核心产品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其自主研发的高强度低应力铸件铸造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在行业内树立了"专精特新"的技术标杆形象,展现出深厚的产业积淀与持续发展动能。2016年,公司顺应市场需求,成功完成了技术转型升级,配备全新的中频熔炼炉和数控加工设备,将传统铸铁件生产提升为高精度灰铸铁件。2022年,海特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启动了高精度保持性球磨铸铁件研发项目,2024年正式投产,为国内高档大型数控机床的基础铸件国产化提供了坚实的产品支撑。
目前,海特的主导产品涵盖灰铁、球墨铸铁、钼铬铸铁、空冷钢等多个系列,广泛应用于机床、汽车、模具、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公司拥有铸铁件3万吨、钢结构焊接件8000吨的生产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单件最大重量65吨的铸铁件和50吨的钢结构件,满足了各行业对大尺寸、高精度铸件的需求。

十余年来,海特始终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设有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一支超过6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其中包括多名铸造专家库专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三年,海特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2000万元,并与四川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攻关了多项关键技术,拥有研发生产设备150余台。
在铸件结构设计和生产工艺优化方面,海特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技术优势。公司首创的高稳定性低应力床身铸件铸造工艺,建立铸件残余应力-关键参数(型腔、筋板、孔道)关系模型,自研碳当量优化控制工艺将碳当量提升至4.3%,比德日产品高0.5%,铸件基体珠光体含量≥90%,球化率>85%,比常规提升20%,硬度≥190HBS,较普通铸件提升12%;同时,公司首创的铸件复合阶梯时效铸造处理工艺,将热时效及振动时效相结合,配合阶梯升降温法最大限度去除铸造残余应力,最大残余应力减少70%以上,弹性模量≥150GPa,保证了高致密度。
海特的产品较国内外同类产品具有低应力、高强度和高刚度的特性,综合性能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幅提升了国内大型机床制造水平,实现高端精密机床用铸件国产化和进口替代,补充了国内大型机床球铁铸件高精度保持性差的短板。公司相关的产品技术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省内首台(套)产品、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品等殊荣,多次获得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资助,深受行业的高度认可。

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技术优势,2024年,海特销售收入超过1.6亿元,年产铸件达到2万吨,海特的业务不仅遍布国内,还远销德国、加拿大和日本等海外市场。公司与昆山华辰装备、成飞集成、武汉重型机床、神钢建机、酒井工程机械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机床类铸件和汽车模具类铸件领域,海特的产品得到了全球客户的高度认可,并多次被日本神钢和酒井评为全球优秀供应商。
引领铸造技术革新 助推全球高精度铸件行业发展
随着全球制造业对高端铸件需求的不断增长,技术上限和行业竞争也日益突出,海特需要积极推进数智化改革,提升产品研发实力。在此背景下,公司签约入驻企知道科创空间。
企知道科创空间汇集了全球5亿期刊论文、1.9亿专利数据及900多万技术成果资源等海量数据,能为海特的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依托平台的产业链图谱功能,海特能更便捷地链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深入挖掘潜在客户和优质供应商,助力商业合作和市场拓展。
未来,在企知道科创空间的助力下,海特将继续聚焦高端铸件的新材料、新科技、新生态,提升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将通过数智化手段实现进一步降本增效,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铸件产品,积极助力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推荐
最新动态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