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驾驶体验,极充补上最后一块拼图
接到任务的时候,留给威睿充电开发部的时间不到10个月。
为了配合极氪001的上市时间,他们要在10个月的时间,完成初代极充桩从开发到量产的全过程。一般情况下,一款充电桩的开发周期接近一年半。
“(实现)超级快充只是最低需求,我们希望给用户带来惊喜。”时任充电开发部部长的郭水保在立项会上说。为了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他直接担任极充项目组的组长,“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做得漂亮。”
【1】用笨办法,做好产品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从一开始,我们就决定要从最难的做起,做差异化的产品,做细分市场最高端的产品。”
极氪001主张极致的驾驶体验,续航和充电体验是其中重要一环。以741KM高续航里程的WE版本为例,整车搭载了100kWh电池包,然而以现有的直流快充桩的输出能力来看,充满一次要足足两个小时。
除了快充速度不够快,影响充电体验的因素还有不少,譬如无法使用的“僵尸桩”大量存在;部分快充桩输出功率远低于标定功率,无法满足快充需求;充电过程中交互屏、枪锁故障频发;风冷装置带来的尖锐啸叫……要从根本上改善糟糕体验,极氪的答案是自研超级充电桩。
相比很多车企选择OEM贴牌的方式生产充电桩,极氪选择了脚踏实地的“笨办法”,即自建团队、自研技术。“OEM意味着公司不掌握核心技术,车桩充电一致性差,如果发生问题要通过供应商解决,功能升级也会受影响。”极充项目软件负责人宗源说。
极氪非常重视极充项目,从团队搭建到资源投入几乎“不设限制、一路绿灯”,最终实现了初代极充桩“充电5分钟,续航120公里”的惊人数据。但对极充团队来说,超级快充只是最低目标,“我们要的不只是提高充电速度更要给车主最极致的充电体验”,宗源说。为此,他们针对方案中每一个可以优化的细节,不断推倒重来。
“无感开盖”功能就是个典型的“体验至上”的例子。很多电车都需要手动打开充电口的盖子,但001只需要停在极充桩前,盖子就会自动弹开。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极充团队在无线网控、蓝牙、射频三种通信协议间反复评估,最终选择了成本相对较高的射频。
射频的优势在于可以精准控制覆盖距离,只有停在充电位置的车才会接收到信号并开盖。同时射频是单向信号,车辆只负责接收,不像蓝牙需要提前配对,提高了使用流畅度。至于无线网控,“可能一个充电桩的开盖指令发出来,整个充电站的车的充电盖都像开香槟一样弹起来了。”极充项目产品经理王勇开玩笑说。
手动开盖影响使用吗?显然也不影响,但极氪愿意为细节上的体验提升买单。除了国内首创的无感开盖功能,极充团队还有多项产品创新是国内首创,譬如彼时国内最细、最轻的液冷枪线,以及国内首发的整桩液冷设计。
为了提高输出功率,当前市场上的快充枪线普遍非常粗重,这让臂力弱的车主很头疼,先要从充电桩上拽到车旁,再费力地扭到正确角度插入,最后刷卡或扫码付费才能正式开始充电。要知道,为了保证散热,电流越大,承载的线缆就越粗,但极充桩的线缆却以24mm的直径——只有国标线缆的一半粗——承载了最大650A的电流,而国标快充桩的额定电流仅为250A。
同时,极充桩还实现了即插即充、即拔即走,无论开始还是结束,都无需刷卡或扫码,在后台处理付费,极大提升了整个充电体验的易用性和流畅性,让充电过程也变得“赏心悦目”。
在用户看不到或者感知不明显的地方,极充团队也并不含糊。极充桩实现了整桩液冷设计,内部器件不需要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也就不会有异物混入。“这一设计让极充桩运行更安静,充电体验更好,而且基本能实现终身免维护,用户遇到充电桩故障的可能性也会大幅降低。”
开发过程中,极充团队还主动为极充桩增加了桩云通讯功能,交互功能从12项增加到了28项。为此,团队修改充电系统内部几乎全部的通信协议,导致工作量几乎翻倍。“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这么复杂的需求,用户又感知不明显,看似吃力不讨好,其实还是为了对车辆安全负责。”宗源解释说。
按照之前的方案,充电桩只能检测到电池的电压、电流和充电进度,方案升级后还能检测到电池包的温度和充电设备的温度。如果发生特殊情况,极充桩会自动调节输出功率,同时向车主告警,这样能提升充电的安全性。
【2】可以让桩等车,不能让车等桩
目标虽好,但还是需要项目团队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一行行代码、一个个器件来回打磨,在紧凑的开发周期里倾注全部热情与精力。2021年8月,极氪001上市,10月正式交付,同期第一个极充站在杭州投入运营,随后以日均1.4站的速度全国快速铺开,仅14个月就突破了600站,覆盖95%以上的极氪车主所在城市。
很多极氪车主表示,没想到极充桩的充电速度这么快,也是第一次用这么轻便的充电枪线。
但极充团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休息,随着第一代极充桩平稳应用后,团队马不停蹄开始了二代极充桩的预研和立项。
如今,二代极充桩已经在22年7月投入使用,最大输出功率也从初代的360kW提升至600kW,服务范围从一拖二升级至一拖四,能同时服务的车辆翻了一倍,模块化的电气架构则提升了后期维护的便利性,一旦发生故障,运营商能快速实现故障单元的更换。
但极充团队仍未止步,三代极充桩的开发已经在推进中。这次,极充团队想实现的目标更大:他们不只要服务好车主和运营商,更想从微电网的角度切入,一方面将风、光等清洁能源融入极充站,另一方面结合桩端的V2G功能,打造分布式储能网络,实现与公共电网的良性互动,给社会带来更多价值。
“可以让桩等车,不能让车等桩”,在郭水保看来,极充团队开了个好头,但也要一直保持技术的领先性,满足未来车端功能规划,这样才能保障极氪车主始终有最极致的体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推荐
最新动态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