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多地发放消费券激活消费大市场

发布时间:2023-01-03 20:18:51|来源:东方财富|阅读量:4793|

连日来,全国多地发放多轮消费券促消费,涵盖餐饮,超市,酒店,户外旅游,汽车等多种消费场景业内人士表示,发放消费券可以撬动需求,有助于消费市场复苏

多地发放消费券激活消费大市场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消费一直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多地发放了多轮消费券,涵盖餐饮,超市,汽车等多种消费场景,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潜力,提振了消费市场

显著拉动消费效益

疫情对消费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大的旅游商品零售额增长明显放缓,住宿餐饮业受到明显冲击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其中商品零售额下降9.7%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同比下降31.6%,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增速比上月回落5.8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2.7%,限额以上客房收入下降30%以上

面对消费数据的下滑,中国促进消费的政策不断加码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帮助稳定基础经济,保障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最近几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可持续回升的意见》,聚焦促进消费,提出5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消费券成为各地促进消费的常用措施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浙江,陕西,江西,四川,天津等20个省份陆续发放消费券,总额超过34亿元,用于大米,面粉,粮油,家电,汽车,酒店,旅游等领域,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各地发放消费券的主要原因是对消费有显著的刺激作用从拉动效应来看,2020年个别地区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已经达到11倍,今年五一期间,部分地区发放的消费券甚至拉动消费20倍以上

当消费市场面临压力时,发放消费券有助于提振消费者信心,激活消费市场,推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商务部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立新说

消费券受多地追捧。

基于消费券对消费的强大拉动作用,消费券已经成为各项促消费措施中的绝对主力。

在海南,抢券和用券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日前,海南省拨款1亿元开展助商惠民,乐享海南活动,带动市县,企业多方参与全省将投入2亿多元发放各类消费券,促进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日前,江苏省连云港市推出购港城,享生活系列促消费活动,斥资近亿元助力市民消费根据消息显示,促消费活动包括发放餐饮券,汽车推广补贴,刚需和改善型住房补贴,培育和扩大网络消费,鼓励绿色家电消费等据连云港市商务局测算,本次促消费活动预计拉动消费40多亿元

日前,成都市共发放5·20消费促进活动消费券264万张,其中财政资金1.2亿元,金融机构和商户叠加优惠1.2亿元,共计2.4亿元,覆盖成都市重点零售餐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5月28日至7月1日,太原将推出第二期爱消费,享生活数字优惠券活动数字代金券分布在住宿,餐饮,一般零售,家电,网上一般使用,旅游,汽车等领域

日前,贵州省将启动多彩贵州助商惠民优惠券发放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其中,发放零售文体消费券5000万元,发放餐饮券9000万元,其中线下餐饮券7000万元,线上餐饮电商券2000万元

除了上述地区,今年以来,湖北,四川,陕西等地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其中发放消费券最为常见。

多措并举激活消费

多位专家表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通过发放消费券来快速提振消费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关立新看来,消费券等消费促进活动需要注意规则的设计,扩大投入产出比:一是合理选择适用领域,选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顺应新的消费趋势和消费潜力大的领域,第二,科学制定活动规则,在调动消费者积极性的同时,增强消费者的获得感,第三,积极调动各种资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共同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从长远来看,消费潜力的有效释放需要通过完善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来实现关立新说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虽然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效益明显,但消费券只能产生短期效果,不能过度依赖事实上,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对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家庭而言,直接现金补贴比代金券更有效

因此,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导致的消费能力不足问题在专家看来,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也很重要同时要和减税降费,补贴,增加就业,财政扶持等政策配合使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舒玉亭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做好疫情防控和促进消费工作,全面落实国务院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措施从提升传统消费水平,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优化消费平台载体等方面,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消费持续复苏和升级,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周期中的牵引和引领作用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推荐

最新动态

文章排行

网站地图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  邮箱:ha17701574748@163.com

中国产业新闻网  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